台北冰淇淋推薦

Halfman
13 min readSep 11, 2019
「究竟台北冰淇淋要吃哪間?」

被問到煩了就來寫一篇專文來講這件事好了

先說結論(這事情很主觀,認不認同你可以自己判斷)

「推薦的有兩間半!」

然後先來定義一下這個最初的問題:「台北的冰淇淋店推薦」

  • 台北:大致上以雙北市為區域。
  • 冰淇淋:一般常見的冰淇淋,大多分為霜淇淋、美式冰淇淋、義式冰淇淋、傳統的台式作法冰淇淋,外加少數的法式冰淇淋,在這邊我以我個人比較偏好天然新鮮的取向,所以大致上是以義式在得分上會比較高。
最多人問的問題大概是:美式、義式、法式到底有什麼差?
Ice cream VS gelato from ParTaste
Gelato VS Ice Cream from ZEIT X LINCK
「冰淇淋在製作上大致分為 基底(base) + 風味(flavor)」

冰淇淋的主要原料和特性

  • Base:就是冰淇淋的骨架,口感啦、濃郁程度啦、細緻度啦…等等都是倚靠這個
  • Flavor:是所謂的調味,各種口味的區別大致上是依靠這個部分

在義式的體系中,base 主要倚靠鮮乳,flavor 以原物料為主,不加入任何人工調味劑,因為原料天然的緣故保存期相對短很多,保鮮期又是更短,空氣的含量上比較低,所以吃多了其實會有點飽的。

而美式體系中,base 主要為鮮奶油,flavor 使用化學調味劑為主,當然也有些會加入少量水果或是堅果之類的元素增加風味,也因為這樣在低溫保存的狀態能夠保存非常久,此外在空氣的含量也非常高,所以同樣的體積之下非常輕(有興趣的可以去超市或是便利商店買一杯 H牌 秤看看)。

另外偶爾會見到的法式,跟義式基本上相同,但會另外加入大量蛋黃進行乳化。

台北有兩間冰淇淋業者很妙,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試試看,其一號稱全台灣只有他會做法式,口味上有大量加入酒類的種類,最近剛搬家到永吉路去了,名氣很大很囂張,但我個人是覺得口味的搭配和本體的質感都不太到位,題外話是他曾經還在一次專訪中說 gelato 是蛋白冰,真的是胡說八道笑死人;另一間是在中山捷運站附近有一間店名是三個英文字(中文是四個字),號稱是用法式手法在做義式冰淇淋,我聽到覺得很好笑,撇開知識性不談,這間的東西還真的是很難吃。

看完上面的話大致上應該可以看出來義式、美式的組成、成本甚至是熱量上面都有不少差異,而這些對應到體型上也是很可以解釋的,歐洲和美國人都一樣吃的甜得要死,歐洲人就偏瘦長、美國就偏臃腫。

曾經有位法國 Youtuber 拍了一部影片,大家可以看看

器材可以告訴你的事

有一種簡單的分辨空氣含量的方式,就是你注意看店員如何幫你挖冰,最常見的兩大類就是 Scoop 和 Spatula,前者就是一般你去吃到飽的火鍋店或是 buffet,在冰淇淋櫃裡面要使盡吃奶的力挖個半天的那種器材,一個會把冰淇淋挖成球型的器材;後者像是一把鏟子,類似小型的鍋鏟、或是有點像鏟豆花的器具,大家最常會看到的大概是土耳其冰淇淋的那把長鏟,但一般義式是用短的。

Scoop 通常只能用在空氣含量高、溫度更低的美式冰淇淋上面,因為空氣含量太高的冰淇淋質地會很黏,冰淇淋在上面會很難弄下來,弄下來邊緣也不會平滑美觀,這種類型也是外面最好買,甚至很多人家裡都有一隻的類型。

Spatula 通常用在空氣含量較低的冰淇淋類型上,因為是直接用刮的,所以不會有冰淇淋下不來的問題,像是義式、法式、土耳其冰淇淋都是用這種鏟子型的器具,土耳其冰淇淋一般是用最長的鏟子(說到土耳其冰淇淋,這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領域而且裡面有一種特殊物質只有土耳其有,且只有土耳其人能夠合法帶出國,所以非土耳其人基本上無法賣,但這邊不討論),短鏟中也有分長短兩種,長的適用於 showcase,短的適用於 pozzetti (這兩個單字在下一段會介紹),有個有趣的點是,台灣的廠商沒有賣 pozzetti 用的短鏟,所以拿得到的店家要嘛用 showcase 用的長鏟代替,要嘛自己想辦法從國外弄來,似乎是打從心底覺得台灣沒人會用 pozzetti …

Scoop by MEILLEUR DU CHEF
Spatula by Bakery Supplies

保存方式

製作好的冰淇淋在販售的時候,有著各式各樣的冰淇淋櫃,價差非常大,大陸製的機器跟義大利的價差可以到三倍左右,但以類型來說大體上分為兩種,showcase pozzetti,長相的話可以參考下圖,廣義來說差別就是一個看得到一個看不到,當然裡面也細分很多種,甚至是後來 IFI 有出了一種折衷的 panaroma 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這邊不多介紹。

撇開機器本身的性能不說,先來談談設計的特性 showcase 其實跟我們家裡冰箱一樣,冷風在裡面一直吹,甚至為了美觀和方便販售,機器也做成透明的,這讓很多網紅網美們看了會很高潮的高興的拍照和朋友炫耀分享;而 pozzetti 是盡量隔絕光線和冷風,讓每一個孔位都獨立開來,這種設計也是義大利最傳統的風格,在義大利大家會開玩笑說,有實力的店才敢用這種東西,看到用這種冰淇淋櫃的店家東西通常不會太差,這很像在台灣有些人吃滷肉飯會看滷肉汁的鍋子是不是像一個甕旁邊還有厚厚的豬油結塊。

而義式冰淇淋這種天然原料做成的產品,就像是紅酒、咖啡豆一樣,光線、溫度、時間,是成品之後影響品質最重要的元素,所以像 pozzetti 那種設計很可以被理解,但缺點就是醜、貴、難賣,綜合以上市面上九成以上的店家都用 showcase,有人會問:「這樣冰吹乾了、味道差了怎麼辦?」,如果賣得非常快,當然沒這個問題,但大部分的店家主要考量兩個點:1. 機器便宜又可以讓產品好賣 2. 大部分消費者可能也吃不出來?

Showcase from IFI S.p.A
Pozzetti from IFI S.p.A
Panaroma from IFI S.p.A
「找有鐵鍋蓋的店,就是高級店!」
可以從 30:10 開始看

近幾年,台灣這個冰淇淋產業明顯的比較有發展起來,其中一個主要的貢獻者,是一位號稱台灣義式冰淇淋教父,在台灣開班授課,教大家可以簡單地快速開一間義式冰淇淋店。

但實際上其實是他在推你一個坑,買他的機器、買他的原料配方,他幫你成就一個冰淇淋店的夢,去上他的課,你不用知道冰淇淋到底在幹嘛,你只需要知道用什麼粉加多少水,混合好什麼東西就丟進機器裡面等一等,東西就出來,你就可以賣,機器好便宜、原料也好便宜、製作也好方便好棒棒;如果有良心一點多用點牛奶、多加點水果,還可以號稱真材實料,都用什麼多好的料(反正真的有加?!)

告訴你便宜的大陸機器也能做得出來,不用買義大利的機器啊,只是名氣的差異、告訴你買他的粉泡一泡出來就是濃郁的義式冰淇淋,吃起來都一樣?

另外也有一小群人真的是去歐洲甚至義大利學藝回來的!

有一間義大利的機器廠商,開設了一間專門教大家做義式冰淇淋的學校,大家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 https://www.gelatouniversity.com/

先來說這第一家,在林森北路巷弄中的 Double V

主要的製冰師傅是老闆 Wilson,學生時期主修電機,後來曾經去法國學習甜點製作,經過因緣際會踏上了冰淇淋製作這條不歸路,雪沃曾經有篇他的專訪,大家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

他們號稱有近三百種不同口味,口味涵蓋的範圍非常廣,也經常和一些知名廠商合作推出聯名品項,在前幾年大概形成一個南蜷尾家、北 DoubleV 的態勢;冰品的保存上也是使用 pozzetti,只能依據當天的口味牆選擇試吃、點餐,所推出的 gelato 在口感上有一個一致感,有一種類似巧克力的口感,放入口中由外面開始融化開,但裡面還是相當扎實的口感,我猜測是澱粉使用的比例比較高一些,如果舉行一個盲吃活動應該會是很好辨識的品牌;材料的使用上也是以原物料製成,base 的製作上有下功夫,flavor 比較輕柔,不會不夠但也絕對不是會讓你感受到味蕾的衝擊,口味的香氣要到嘴中等到融化到一定程度,中後味的時期才會散出,這跟香港那間米其林指南店家檸檬車露有些許類似,我覺得可能是因為 base 強硬,同時 flavor 輕柔,顯得吃起來有些膩口,多了不容易吃得完;sorbet 的部分可能因為少了本來強硬的鮮乳底,倒也顯得清爽許多,不過 flavor 的輕柔在這邊有點被凸顯,清爽之餘也顯得有些單薄。

整體而言還是技術力非常強大,在那邊不時會看到很多來自歐美的客人消費。另外在其他的品項也有些濃縮咖啡、美式、拿鐵、氣泡水、沙士、cider 等等,基本上沒什麼太特別的部分,但想吃個 affogato 這邊也是 ok 的。

「真正的冰淇淋師傅,無論什麼食材都可以做成冰淇淋。」

位於大同區赤峰街上的 ZEIT X LINCK

這是一個聯名的品牌,ZEITLINCK,冰品的製作是由桃園八德的 LINCK Gelato 負責,而 ZEIT 似乎對於味道的搭配很有想法,在這間店的所有冰品他們都去找了各種不同的酒類來給你搭配。

LINCK gelato 的主理人是有著化工的背景,後來學習咖啡相關技術多年,也是因緣際會踏入了冰淇淋領域,是上面有提到的那間 GELATO University 畢業的校友,在鮮乳的部分標榜只使用鮮乳坊的鮮乳做基底,所有製作都以原物料製作起(除了泰奶、kido 餅乾這種受素材的限制),另外他們使用很多高級食材在製作,這點我覺得很有趣,像是茶道級抹茶、台灣產芝麻、黃檸檬、馬達加斯加的香草莢等等,甚至他們還自己進口義大利的開心果和榛果醬,聽說目前口味接近一百種,標榜的是「什麼口味就會像什麼!」,這點其實和 DoubleV 是相同的!

ZEIT 似乎是一個團隊,其實我一直搞不懂他們到底是什麼組成結構,但據說有些在酒圈打滾多年、有些是資訊人,另外好像還有金融和音樂人,簡直謎一般的存在但這篇不是想談他們的背景。他們替各種口味的冰淇淋找來各種酒類做搭配,甜酒和烈酒為主,涵蓋範圍之廣還包含很少的雪莉酒及波特酒等等,烈酒的使用也不是一般常見的等級。

在商品的口感上,的確和他們標榜的一樣,非常濃郁!非常紮實! 是讓人會嚇一跳的濃郁,除了甜度明顯有降低,基本上跟歐洲吃到的一模一樣,但可能氣溫的關係,融化的速度明顯比歐洲快(拍照的速度就必須要更快),水果類的因為水果品質的關係跟義大利的比起來是好上一截,雪酪類的有做到我的期待,其中膠質比較多的項目會更讓人想一吃再吃。

但以缺點來說,他們的鮮奶 base 太強烈,所以如果不喜歡牛奶味道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奶味太重,堅果類的濃郁絕對比目前台灣市面上95%的都還濃,不能接受濃郁的人應該會吃得很痛苦。

最後想講一個特色,是這間店有針對每一種冰都搭配了至少一種酒,酒和冰的結合通常在高級的法國菜餐後甜點才會有,但這裡的選擇更多樣化,目前在台灣應該是唯一,甜點文化走的前面的日本也沒聽過(八卦是這間好像被日本媒體採訪很多次了),不知道會不會哪天去日本先開了分店。

另外,其餘的品項上面他們的咖啡豆都是日本來的,包含紅透網紅圈的 藍瓶子(blue bottle) 和日本號稱藝伎之王的 SAZA,可惜了他們的磨豆和義式機都是家用等級,估計大概只發揮大概七成,但可能還是比一般連鎖店的好上很多截,手沖咖啡的技術還 ok,其餘酒類的部分這邊不多說了,這間店有趣的點太多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冰淇淋是很直接的東西,你加了什麼它就會表現出什麼。」

最後是台北東區巷弄中的 NICE CREAM

這間是個溫馨的小店,主理人是一對夫妻,男生是義大利人,女生是台灣人,婚後在台灣開了這間最近幾年小有名氣的冰淇淋店,男生他們家在義大利是有在做橄欖油的事業,他們店裡面也有放他們家的橄欖油在做販售,同時他們也有橄欖油口味的冰品。

他們使用的製冰機器不錯,但保存的冰箱稍嫌差了點,不過因為生意不錯的關係,似乎品質還能維持在不錯的狀態;而他們最主要的特色可能也是目前台灣唯一,他們的冰是全素的,所以他們的 base 主要用豆漿和椰子油,在口味上印象是接近三十種。

吃起來的口感濃郁扎實,但濃郁和扎實的來源並不是 flavor,他們的 flavor 也是偏淡的,和 DoubleV 類似,不同的是他們的濃郁扎實來自於豆漿椰子油的 base,或許也因為這樣,這裡的 gelato 也是有強烈的辨識度以及一致性,是不時會讓人想要吃一下的味道,但好吃歸好吃,當你試完有興趣的口味,會有一種每種口味都差不多的感覺,且尾韻比較不足,耐吃程度比較低,至於 flavor 他們也是使用真材實料,所以建議在口味選擇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

很可惜是他們的 sorbet 沒有和他們的 gelato 在同一個水平上,如果你先吃過了上面兩間,再來吃這間的 sorbet 肯定會失望的,這裡的 sorbet 讓我想起台中某一間有個冰淇淋泳池的網美店,試吃一口也許會覺得還不錯,但裝好一杯的時候你用湯匙挖一挖,你的冰山是會崩解的,整座冰山呈現一個粉粉的感覺,我不確定是怎麼回事,也許你會一時懷疑在吃雪花冰那樣,但是我必須說,即使這樣台中那間應該還要比這個糟糕很多倍,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體驗。

另外他們也有些鬆餅、雞蛋仔、簡單的飲料,這些東西雖然不太到位,但是因為是配角也就沒這麼強求了。

總結一下

三間都是我不時會去的店,以頻繁程度的話應該是 2>>>3>>>>>>1,理由上其實也滿簡單,2的有趣程度最高,所有的品項都不馬虎,每種口味都像是不一樣的個體有各自的生命般,吃法上也有著創新,很像日本人吃拉麵會在中途加入黑胡椒、芝麻等等調整味道,讓風味有變化。

再來溫馨程度也最高,常常晚上去總是一片歡樂的感覺,好像有很多熟客晚上會去消費聊天,吃吃喝喝聊聊,就算是客人間也會互相聊起來,跟以前在日本的深夜食堂有著很近似的味道,會讓人下班或路過沒事就彎進去,吃點甜點或是點杯酒,幫辛勞的一天做個收尾,好像也更有勇氣面對明天了呢!

「好吃只是基本,會想一吃再吃的理由絕對不會只是食物!」

最後再推幾間可以試試看的

  • 轉轉吉拉朵:這間也是跟 LINCK 師出同門,在民生社區的時候吃過幾次,現在搬去士林了,有點遠就沒去過了。
  • 義瑪卡多:這是老牌義大利餐廳,聽說最近買了設備要來做 gelato,都是義大利人操刀,但還沒吃過,而且交通不太方便,另外之前有被罵說服務態度非常糟糕,有吃過的可以分享一下。
  • 小涼院:在大安區,專門做霜淇淋的店家,據說口味上面很有趣,東西也實在,但我還沒有實際到訪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

Halfman

挑嘴不挑吃、對事不對人的半人生活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