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Co Taiwan 心得分享

Halfman
5 min readDec 11, 2019
Photo by Pejmon Hodaee on Unsplash

台灣最近兩三年(大約2017年起),共享工作空間這個概念開始漸漸崛起,大大小小的空間五花八門,2019更可以說是國際品牌積極進駐的一年。

  • Kafnu
  • Spaces
  • The Hive Taipei
  • JustCo
  • WeWork
  • 德事
  • CLBC
  • 趣工作
  • 雷格斯

在 2019 最有知名度的新進外來品牌大概就是 JustCo 和 WeWork,JustCo 的主力似乎是東南亞市場,據點有印尼、新加坡、泰國、南韓、台灣、澳洲、中國;WeWork 就遍及世界各地,主力在歐美,台北被歸在 Greater China 的分類底下,而在價位上這兩間也是有著一段落差,就基本定價而言,兩邊價差達2~4倍的落差。

但本篇旨在分享一下 JustCo Taiwan 的心得

  • 優點
  1. 乾淨(有專人不定時打掃清洗)
  2. 寬敞(公共空間的環境算滿大的,當然也是會少了點隱私就是了)
  3. 環境輕鬆(並不是完全安靜,會議、討論、電話、聊天聲音此起彼落)
  4. 桌椅設備還算有花錢(雖然不是 Aeron 等級,但也還算是舒適)
  5. 有多型態的工作空間(開放式會議桌、一般辦公桌椅、沙發區、電話亭等等,但只有部分有插座)
  • 缺點
  1. 網路實在是很慢(經常是比手機4G還慢的狀態)
  2. 各種服務都非常貴(包含影印、置物櫃、你想的到的所有事情大多都有著不便宜的費用)
  3. 會議室也非常貴(會議室借一個小時可能已經比你一個月會員費還高)
  4. 冷氣只有供應上班時間(7pm)
    關於這點大概是最讓人不爽,明明是24h進出,但是空調只開放上班時間,如果需要空調的話也是有辦法,可以申請空調供應 (每小時1000元),其實我覺得這個制度有點可笑
  5. 廁所只有一個區域而且滿遠的
  6. 沒有淋浴設備
  7. 三天兩頭會有一些活動、檢修、更新等等的事情來讓你無法工作
  8. 繳費方式實在是愚蠢至極,這年頭不能刷卡繳費已經很惱人了,然後他們連虛擬帳戶都不支援,你需要每個月匯款到他們公用賬戶然後告訴他們你的賬戶後五碼讓他們對帳

稍微總結一下

如果你需要每天固定上下班時間,然後要找個地方去,同時你又不需要有訪客或是朋友會來找你聊天打屁(當然預算夠高是沒差),那這個地方可能是適合你;如果你以為這是一個像是 Google 辦公室,隨時可以上下班,有舒適的環境,想吃、想睡、想洗澡、想玩耍、沒事可以帶朋友參觀參觀,沒有後顧之憂(like a boss)的辦公室空間的話,抱歉這邊不是你該考慮的地方。

另外也要考慮到的是距離,如果你家不是住隔壁的話…,大概很難會天天到那邊報到,畢竟一般工作你沒辦法選擇辦公室在哪,今天都自己選辦公室了,沒道理選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下個雨就不想出門了。

特別注意

我知道很多人(像我自己也是)會時常想出門工作,然後又不想隨便去找個咖啡廳或是捷運站充電區之類的克難環境,才會開始看這種共享工作空間的辦公室,求的也不過是個自在又能不受干擾;但是這種地方(至少 JustCo)實在不適合你,因為這裡的合約規定和我們熟知的健身房們那種合約是一樣的模式,當你的合約簽下去那一刻,你就被約束

至少要付出(合約期)X(每月租金)的金額。

很有趣為何說至少呢?

因為這個合約「不能因為任何因素被中止」,同時在合約期間無論你是否有如期的繳清費用,你的服務都不會被暫停,然後他們在合約裡面訂定了各種遲繳罰款啦、手續費啦等等的東西(基本上在我看來他們想了很多辦法和條文想要榨乾各位的錢),喔對了他們官網的數字其實都是不含稅的,所以還要加個 5%,你想說你如果人間蒸發都不理他呢?據他們說法是會直接對你提出告訴啦,這部分我不清楚實際他們都怎麼做。

所以,如果你不是說你真正是一個整個年度都會是的自由工作者,或是你隨時有可能需要去公司 On-site、或是可能會常出差、或是你只是希望偶爾出門 工作有個好地方待,這個地方絕對是不適合你,還是把錢省著喝咖啡、或是把家裡的工作環境優化一下比較實際吧。

如果考慮最近疫情的狀況應該很多人最近不時要 WFH(work from home),有些人在咖啡廳工作或是非公司的任何地方(聽說某社還有人在擎天崗上 meeting),但建議千萬不要選這裡,因為這邊是共享空間,老實說我認為這地方是超高危險性的區域,因為你每天都搞不清楚你接觸到誰,而且各個區域都有可能人走動,公共空間的桌椅等等,都是你無法掌握的,疫情蔓延,各位沒事還是盡量保持 social distancing 好好守護這個我們的家吧。

2020 五月更新

就在這個時間點他們發了公告信件,提醒或是更新了一些項目,大致如下:

  1. 會員費屬預付制,先付費才使用。(但是你沒繳還是能讓你繼續用?說是體諒,實際可能是日後好跟你加收遲交費和利息?)
  2. 2020年3月開始已採用電子發票制。(落後這個世界多少年?)
  3. 2020年5月開立的付款通知單起,開始使用虛擬帳戶。(終於不用人工對帳,那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刷卡付費?每個月轉一次帳我還以為是發員工薪水…)
  4. 自2020年6月開立的付款通知單起,將依照會員合約內記載【於帳單所示,支付到期日後所欠本公司之任何金錢,應加計5,000元新台幣之逾期費用或就未償清金額自到期日至實際支付日為止,以月利率2%計付利息(取金額較高者)】。若您對於目前的帳款有不明之處,煩請與我們聯絡以釐清帳單內容。若6月份開立之帳單未於7月1日以前支付的話,我們將於7月9日的帳單加上逾期費用。(要更嚴格的來罰錢囉)
  5. 如會員合約內所述【所有支付將以帳單所列之幣別為之。會員應負擔所有行政費用、銀行手續費、交易費用、信用卡費及外匯費用】。(各種額外費用都是會員你本人出啦)

從去年底開始 WeWork 快把軟銀搞倒的消息開始,其實越看越覺得這種國際連鎖的共享工作空間不是很看好,一部分是管理問題滿嚴重的,再來是整個商業模式上面,對於零散的小團隊工作者非常不友善,或許在最初的想法上,將中小型的公司和真正需要共享工作空間的自由工作者來說,擺在同一個環境裡面就不是一個好的出發點吧。

--

--

Halfman

挑嘴不挑吃、對事不對人的半人生活紀錄